10月17日是“国际消除贫困日”。2021年2月25日,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,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,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,12.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,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,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。脱贫之后,曾经的困难群众他们在生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,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?今天我们聚焦安徽金寨县的大湾村,看看他们脱贫之后的新生活。
汪达海是大湾村的村民,2017年村里发展旅游,他主动报名当上了导游。
大湾村位于大别山腹地,平均海拔800米以上,曾经是个贫穷闭塞的“落后村”。如果说过去集老区、库区、高寒山区于一体的金寨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,那么,大湾村就是金寨县一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
2014年,大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,贫困发生率超过20%。经济落后、劳动力流失,当时的大湾村是年轻人离开就不想再回来的地方。
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,社会保障薄弱,想要改变贫困的面貌首先要补齐短板,解决这些历史欠账。为此,大湾村先后细化落实了产业、就业、易地搬迁、光伏入股、教育资助、医疗保障、政府兜底等一系列帮扶措施,贫困户户均扶持措施7个以上。全村开发公益性岗位92个,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实现“一户一岗”。同时,对因残、因病致贫的特困、低保、五保户,则充实帮扶力量,强化帮扶措施和政府兜底,确保不落下一个人。
安徽金寨县县长张涧说:“我们最担心的是返贫问题,特别是防止规模性的返贫。我们有五大衔接政策,财政政策、金融政策、土地政策等等,把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好、拓展好,然后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。”
补齐了社会保障的短板,改善了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,乡亲们没有了后顾之忧,也放开了手脚,全身心投入到产业发展中。
实际上,大湾村的自然禀赋优越,而且自古就有种茶、制茶的历史。但过去村民自己生产的都是大路茶,形不成品牌,卖不上价钱。为此,大湾村引进专业的茶旅公司,生产销售精品六安瓜片。道路通了、销路通了,大湾村的产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。
2016年,在大湾村座谈时,曾问及陈泽申上一年的收入,那时陈泽申一年的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,如今,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。
陈泽申说:“我在茶厂上班,一年收入将近3万块钱,家里享受党的扶贫政策,在公益性岗位,还有低保,还有养老金,纯收入将近4万左右。现在一年多少还存两万块钱。”
2017年,大湾村明确了山上种茶、家中迎客、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,启动乡村旅游开发。大湾村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,紧邻国家5A级景区天堂寨,适合种茶,更适合旅游观光。大湾村王家老屋汪家祖宅,是土地革命时期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和卫生院旧址,汪氏宗祠是安徽省工委驻地旧址。这些保存下来的遗迹让大湾成为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一部分。汪达海当上党员后,为了跟上村里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,一直在给自己充电,学习红色历史故事。
汪达海说:“金寨有10万的先烈为新中国诞生献出宝贵生命。10万是个什么概念?当时金寨有23万人。讲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不能少,特别不能少了老区。”
红绿结合的旅游发展思路,让大湾村很快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。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来,全村有32户开起了农家乐、农家小院和民宿。2020年,大湾村游客达到35万人次,旅游高峰时期家家游客爆满。
周秀凤家以前是典型的因病致贫,她的父亲因为胃癌去世,母亲冠心病、高血压缠身,女儿又患慢性骨髓炎,全家的担子都在她一个人身上。
安徽金寨县大湾村村民周秀凤说:“我家里面三个人,两个病号,以前每年想方设法付出劳动力挣钱,想办法去挣,挣了以后,基本上这个钱不敢花,要给妈妈和女儿看病,有的时候不够就要跟亲戚朋友借。”
“辛辛苦苦奔小康、一场大病全泡汤”。因病致贫返贫是困难群众脱贫路上的“绊脚石”。
周秀凤说:“现在国家报销的比例大,原来100斤的担子我要挑80斤,现在100斤的担子,政府帮我挑80斤,这样我轻松多了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,我们这里现在发展民宿,农闲的时候,我在这里帮帮忙打打工,一个月也能赚两三千块钱,好补贴家用,活也不是很累。”
卸下了“重担”的周秀凤,种起了茶叶,还在茶厂打工,再加上其他的收入,她们一家不仅脱了贫,而且一年下来还有了存款。
周秀凤说:“现在的日子跟原来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原来一个礼拜几乎吃不上荤菜,现在想吃荤菜冰箱里面拿一点出来,原来连冰箱都没有,现在冰箱放满了,放不下了,还买了一个冰柜。”
贫困户变成了“小康户”,贫困村成了“小康村”。如今,摆脱贫困的大湾村已经走在了小康路上。
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说: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全面小康的关键性指标、底线任务是脱贫攻坚,脱贫攻坚对于全民小康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,也是最关键的任务。”
脱贫攻坚触及和深入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,惠及最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,使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。
曹立说:“扶贫要可持续,建立持续脱贫的机制,而这个持续脱贫的机制其实很重要的就是社会保障的作用,一方面它发挥了兜底的作用,也就是说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。只有社会保障跟进以后,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把更多精力、更多时间投入到发展生产当中,所以它对产业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支撑作用。”
全面小康,是一个个家庭梦想成真、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,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不懈追求、改变命运的奋斗历程。大湾村的这场山乡巨变,不仅让乡亲们腰包鼓了、底气足了,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奔头。
消除绝对贫困,实现全面小康,中国共产党人兑现了自己的庄严承诺,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历史答卷。脱贫攻坚不仅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,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。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。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、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,中国提前10年实现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》减贫目标,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。这是一个辉煌的高峰,更是一个坚实的起点——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党不懈奋斗的目标。它没有终点,它永无止境!
来源:央视网 焦点访谈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